律師資料
勞動法律法規匯編大全_深圳勞動法24小時在線免費咨詢
所在地區:深圳市-福田區
執業范圍:全國(不含港澳臺)
擅長領域:勞動人事
咨詢電話:19842651889(免費)
文章分類
全部文章(590 )
法規目錄 (4)
綜合規定 (50)
勞動合同 (30)
經濟補償 (17)
工資福利 (56)
工作時間 (9)
休息休假 (26)
勞動仲裁 (53)
勞動訴訟 (40)
工傷法規 (109)
社會保險 (61)
勞動保護 (16)
就業管理 (37)
勞動監察 (50)
人事爭議 (32)
律師簡介
查看更多
楊錦浩,深圳專業勞動法律師,現執業于廣東行倫律師事務所,擔任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部負責人。2010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2012進入律師事務所實習,2013年開始正式執業。曾任兼職仲裁員,擔任多家集團、外貿公司、大型制造企業、工廠以及公益組織的常年法律顧問。楊律師一直專注于勞動用工相關法律糾紛的仲裁、訴訟實務及法律研究,親自處理過數百起勞動爭議,具有扎實的勞動法知識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尤其擅長處理勞動合...
聯系方式
查看更多
聯系人:楊錦浩律師
執業機構:廣東行倫律師事務所
聯系電話:19842651889
辦公地址:深圳市羅湖區紅寶路139號蔡屋圍金龍大廈(地址1);深圳市福田區車公廟泰然七路1號博今商務廣場(地址2)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19修正_現行有效版本)
作者: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瀏覽次數(888)
|
評論(0)
|
點贊(0)
|
2023-12-27 21:39:58
勞動法大全
勞動法大全
作者: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瀏覽次數(888)
|
答復(0)
|
點贊(0)
|
2023-12-27 21:39:58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19修正)

 

20121129日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9521日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關于修改〈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實施,規范勞動保障監察工作,預防和查處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對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有雇工的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進行勞動保障監察。

對職業中介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和社會保險服務機構進行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條例執行。

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進行勞動保障監察,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根據其職責,依照本條例執行。

第三條勞動保障監察遵循公正、公開、高效、便民的原則。

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堅持日常巡視檢查為主、預防與查處相結合、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接受社會監督。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建立健全預防和查處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工作機制和維護勞動者權益目標責任制度,對所屬的有關部門和下一級人民政府進行考核和監督。

勞動保障監察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五條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公安、司法行政、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國資、市場監督管理、稅務等有關部門以及用人單位的主管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協同做好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第六條各級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進行監督;發現用人單位存在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報告;出現重大勞動保障違法事件時,應當到場了解情況,根據職責協助處理。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在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中應當注意聽取工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接到工會關于用人單位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報告后,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告知工會。

第七條用人單位、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應當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完善勞動用工管理,接受和配合勞動保障監察。

企業聯合會、工商業聯合會等企業方面代表依法引導、幫助用人單位規范用工,配合做好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第八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權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舉報。

勞動者認為用人單位侵犯其勞動保障合法權益的,有權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投訴。

 

第二章 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和監察員

 

第九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引導、督促用人單位貫徹執行;

(二)檢查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

(三)受理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的舉報、投訴;

(四)依法糾正和查處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

縣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設立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委托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組織(以下統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具體負責勞動保障監察工作。

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隊伍建設,保障有效、全面履行勞動保障監察職責所需要的場所、裝備等條件。

第十一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中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人員(以下簡稱勞動保障監察員)進行調查、檢查,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佩戴統一的勞動保障監察標志,出示勞動保障監察證件。

勞動保障監察員在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時,應當遵守有關回避的規定。

第十二條勞動保障監察員應當忠于職守,秉公執法,勤政廉潔,保守秘密。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勞動保障監察員的違法違紀行為,有權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或者有關機關檢舉、控告。

第十三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及其勞動保障監察員依法行使勞動保障監察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干涉和阻撓。

 

第三章 勞動保障監察預警監控

 

第十四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以下用工管理臺賬,真實、準確記錄各種用工信息:

(一)職工名冊。包括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和被派遣勞動者的姓名、性別、身份證件號碼、戶籍地址及現住址、聯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止時間、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崗位等內容。

(二)錄用登記。包括入職登記表、勞動者身份證件復印件等。

(三)工時臺賬。包括打卡記錄或者考勤表等上下班時間和加班時間的記錄。

(四)工資臺賬。包括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加班工資及其他勞動報酬的發放情況,列明支付日期、支付周期、支付對象姓名、工作時間,以及應發工資項目和數額,代扣、代繳、扣除項目和數額,實發工資數額,銀行代發工資憑證或者勞動者簽名等內容。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臺賬。

用工管理臺賬應當至少保存兩年,職工名冊、錄用登記應當至少保存至勞動者離職后兩年。

第十五條《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生實習與畢業生就業見習條例》規定的實習、見習單位接收實習、見習人員的,應當建立以下管理臺賬:

(一)實習、見習人員名冊。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件號碼、戶籍地址與現住址、聯系方式,實習學生所在學校、是否頂崗實習,以及實習、見習的起止時間、工作崗位等內容。

(二)實習、見習時間臺賬。包括打卡記錄或者考勤表等實習、見習工作時間的記錄。

(三)報酬臺賬。包括報酬、補助、補貼的發放情況。

(四)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的臺賬。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臺賬。

實習、見習人員管理臺賬應當至少保存至實習、見習結束后兩年。

第十六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在用人單位設立的勞動保障宣傳設施、舉報投訴信箱,用人單位應當妥善保護,不得涂污、損毀或者遮蓋。

第十七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用人單位用工信息采集制度,建立勞動保障監察信息檔案,逐步建立全省統一的勞動保障監察管理系統。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要求通過網絡、書面等方式如實提供訂立勞動合同、工資支付、工作時間、參加社會保險等相關情況和資料。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需要獲取用人單位登記注冊企業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冊資本、經營范圍、設立時間等信息的,可以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出查詢要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提供。

第十八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用人單位勞動保障守法誠信檔案,實行分級、分類監管。

對發生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用人單位,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公布內容包括用人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責任人)姓名、基本違法事實、處理結果等。

第十九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對有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記錄的用人單位實行重點監控,加強日常監管,增加檢查頻次。

有關行政部門審查用人單位承接投資、參加政府采購等申請時,應當將用人單位三年內是否存在勞動保障違法記錄作為參考。

第二十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將依法生效法律文書確認的用人單位勞動保障違法信息告知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并由其錄入中國人民銀行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勞動保障違法行為預警機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勞動保障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對因拖欠或者克扣勞動者工資(以下稱欠薪)等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引發群體性事件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安等部門和工會、企業方面代表應當按照應急預案迅速處理,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依法對違法行為給予處罰。

建筑施工企業因欠薪引發群體性事件的,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應當迅速到場協助處理,對涉嫌違法發包、分包、轉包、拖欠工程款等違法行為應當依法處理。

 

第四章 勞動保障監察的實施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十二條勞動保障監察以日常巡視檢查、審查用人單位按照要求報送的書面材料、受理舉報投訴、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和網絡監察等形式進行。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主動對用人單位開展日常巡視檢查,制定年度巡查計劃,確定重點檢查范圍,定期檢查用人單位的用工情況。

第二十三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對下列事項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一)用人單位制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的情況;

(二)用人單位建立用工管理臺賬的情況;

(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約定試用期及其他必備條款、交付勞動合同文本、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證明等情況;

(四)用人單位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經濟補償金及賠償金的情況;

(五)用人單位遵守有關就業登記備案的規定,以及遵守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就業規定的情況;

(六)用人單位遵守女職工、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和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情況;

(七)用人單位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八)用人單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情況;

(九)勞務派遣單位、用工單位遵守勞務派遣有關規定的情況;

(十)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涉外就業服務單位遵守有關聘用中國雇員管理規定的情況;

(十一)職業中介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遵守有關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規定的情況;

(十二)社會保險服務機構遵守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相關規定的情況;

(十三)實習、見習單位遵守有關學生實習、見習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

(十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勞動保障監督檢查事項。

第二十四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理決定前,應當聽取用人單位的陳述、申辯;作出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理決定,應當告知用人單位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依法聽證的,應當告知用人單位有權依法要求舉行聽證;用人單位要求聽證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組織聽證。

第二十五條單位或者個人阻撓勞動保障監察的,公安機關應當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節 管 轄

 

第二十六條對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監察,由用人單位用工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具體管轄范圍應當向社會公開。

對依法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開發區、產業園區等特定地區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監察,有管轄權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依法委托特定地區符合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條件的組織實施,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七條對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保障監察,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

(一)勞動保障違法行為跨縣級行政區域的;

(二)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涉及吊銷其核發的許可證的;

(三)經有權機關批準對市轄區用人單位統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的。

第二十八條對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保障監察,由省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

(一)勞動保障違法行為跨地級以上市行政區域的;

(二)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涉及吊銷其核發的許可證的。

第二十九條對社會保險服務機構騙取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基金支出,以及個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騙取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待遇的勞動保障監察,由支出基金或者發放待遇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所屬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

第三十條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在勞務派遣用工中存在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對一方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有管轄權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一并處理。

第三十一條上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認為必要時,可以查處其行政區域內案情重大的勞動保障違法案件;下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認為案情重大的案件,可以提請上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辦理。

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發生管轄爭議時,由發生爭議的各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提請共同的上一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指定管轄。

 

第三節 程 序

 

第三十二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發現用人單位可能存在勞動保障違法行為,需要調查處理的,應當在發現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立案。

第三十三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舉報投訴電話,設置舉報投訴信箱和電子信箱,指定人員受理舉報投訴。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不具有管轄權的舉報,應當在接到舉報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移送有管轄權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

第三十四條以匿名方式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反映用人單位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或者以實名方式反映但不提出維護其具體權益主張的,按照舉報處理。

實名舉報人要求反饋處理情況,且有明確、有效的聯系方式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將處理情況答復舉報人。

第三十五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為舉報人保密;對舉報屬實,為查處重大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提供主要線索和證據的舉報人,給予獎勵。

獎勵資金由同級財政列支,具體獎勵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條對符合下列條件的投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投訴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受理,并于受理之日立案查處:

(一)投訴時間在法律、法規規定的查處期限內;

(二)有明確的被投訴用人單位;

(三)投訴人的勞動保障合法權益受到被投訴用人單位的侵害;

(四)屬于勞動保障監察職權范圍并由受理投訴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

投訴人應當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當面提交本人身份證明、投訴文書和反映勞動關系存在的證明材料。書寫投訴文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投訴,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記錄,并由投訴人簽名。

第三十七條投訴文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投訴人的姓名、身份證件號碼、法律文書指定送達地址和聯系電話;

(二)被投訴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聯系電話;

(三)勞動保障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和明確、具體的投訴請求。

投訴文書還可以載明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聯系方式等。

第三十八條因同一事由引發十人以上集體投訴的,投訴人可以推選出五名以下代表進行投訴,并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交投訴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推選書。

第三十九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對以下投訴按照不同情形分別處理:

(一)不屬于勞動保障監察職權范圍的,告知投訴人。

(二)屬于勞動保障監察職權范圍但不屬于受理投訴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的,應當告知投訴人向有管轄權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

(三)投訴時間超出勞動保障違法行為查處期限的,不予受理。

(四)已經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程序申請仲裁、提起訴訟,或者已經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的,不予受理。但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裁決認為應當由有關行政部門解決,對其請求事項不予受理或者予以駁回的除外。

(五)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應當通過勞動爭議處理程序解決的,不予受理。

(六)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已經按照勞動保障監察程序作出處理的同一事項重復投訴的,不予受理。

(七)投訴文書應當載明的事項不明確或者提供材料不齊全的,一次性告知補正;補正后符合規定的,予以受理。

(八)投訴人通過信函郵寄等形式或者委托他人提交投訴材料,經投訴人本人核實,情況屬實并符合受理條件的,予以受理。

前款規定的告知和不予受理決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并在接到投訴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作出;逾期未告知的,自收到投訴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第四十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有權采取下列調查、檢查措施:

(一)進入用人單位的勞動場所實地調查、檢查;

(二)就調查、檢查事項詢問有關人員;

(三)要求相關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與調查、檢查事項相關的文件資料或者證據材料,必要時可以發出詢問通知書;

(四)查閱本條例規定的臺賬等有關資料,采取記錄、錄音、錄像、照像或者復制等方式收集有關情況和資料;

(五)在證據可能被偽造、變造、損毀、滅失或者事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可以采取證據登記保存措施;

(六)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等進行審計;

(七)委托專門的鑒定機構對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定;

(八)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調查、檢查措施。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實施調查、檢查時,被檢查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撓調查人員進入勞動場所,應當如實陳述和提供相關資料,并在調查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由調查人員注明拒簽事由。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發生欠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調查處理。

用人單位發生欠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采用電話、書面或者張貼公告,以及其他可以確認收悉的方式,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接受調查或者配合處理;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無正當理由不接受調查或者配合處理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通過當地新聞媒體或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門戶網站,公開用人單位名稱、涉嫌欠薪情況、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個人基本信息,公告通知其接受調查或者配合處理。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前款規定公告通知后,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仍不接受調查或者配合處理的,按照《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以逃匿方式拖欠工資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四十二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金錢給付等投訴案件,可以依一方當事人申請并經對方同意后,組織雙方調解。

調解達成一致意見并當場全部履行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視情節輕重依法不予處罰或者減輕對用人單位的處罰。

調解達成一致意見但未當場全部履行的,當事人雙方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審查確認后出具仲裁調解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視情節輕重依法從輕或者減輕對用人單位的處罰。

第四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終止調解:

(一)一方當事人拒絕繼續調解的;

(二)經調解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

(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認為應當終止調解的其他情形。

調解終止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繼續按照勞動保障監察程序進行處理。

第四十四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根據調查、檢查的結果,應當自立案之日起四十五個工作日內作出以下處理:

(一)對依法應當受到行政處罰的,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對應當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責令改正或者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理決定;

(三)依法撤銷立案。

對情況復雜的,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三十個工作日。屬于投訴案件的,應當書面通知投訴人。公告、委托審計或者鑒定等期間不計算在辦案時限內。

投訴事項屬于未依法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經調查查實的證據證明違法行為存在的,應當依法責令改正或者作出相應的行政處理決定。

對前款規定的投訴事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已按照本條例第四十條的有關規定充分調查核實,仍無法查實相關事實,雙方存在爭議的,告知投訴人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程序辦理。

發現違法案件不屬于勞動保障監察事項的,應當及時移送有關部門處理;存在拒不支付勞動報酬,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或者社會保險待遇,或者雇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等情形,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第四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計算監察辦案時限:

(一)依法必須以司法機關、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有關行政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有關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

(二)投訴人無法聯系或者存在其他不可抗拒的事由,致使調查取證無法進行的。

辦案中止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人批準,并自批準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投訴人,投訴人無法聯系的除外。中止原因消除后,恢復案件辦理。

第四十六條經立案調查后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撤銷立案:

(一)違法事實不成立的;

(二)違法行為已經改正,依法可以不予處罰的;

(三)投訴不符合規定的受理條件但已經立案的;

(四)投訴案件投訴人撤回投訴的;

(五)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調解達成一致意見,已當場全部履行或者置換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書的;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投訴案件撤銷立案的,應當告知投訴人。

第四十七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制作出限期整改指令書、行政處理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等法律文書后,應當在宣告后當場送達當事人;無法當場送達的,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送達。

按照規定采取公告方式送達的,應當在受送達人辦公場所或者住所張貼,并同時在當地新聞媒體或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門戶網站公告,公告期為六十日;但按照本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處理的,或者用人單位的欠薪等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公告期為三日。

投訴人指定法律文書送達地址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可以通過郵政機構向該地址郵寄送達法律文書。

第四十八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出行政處罰、行政處理決定的,應當自決定書發出之日起十日內報送上一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未建立、保存相關臺賬,或者偽造相關臺賬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并可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條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規定了罰款內容,或者其扣減工資的規定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實施罰款或者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扣減勞動者工資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被罰款或者扣減工資的人數每人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準處以罰款。

第五十一條用人單位發生欠薪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一倍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用人單位發生欠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本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公告通知后,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仍不接受調查或者配合處理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引發嚴重影響公共秩序事件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拒絕、阻撓勞動保障監察員進行調查、檢查的;

(二)無正當理由,拒絕按照勞動保障監察詢問通知書要求在指定時間和地點接受調查詢問的;

(三)拒絕提供或者報送用工信息等相關材料的;

(四)出具偽證、隱匿證據、毀滅證據或者教唆勞動者進行虛假陳述的;

(五)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采取登記保存措施的證據材料及相關設備擅自處理的。

違反前款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在一年內又發生同類違法行為的,應當依法從重處罰。

第五十四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法處理舉報、投訴,造成嚴重后果的;

(二)不按照規定程序調查處理勞動保障監察案件,造成嚴重后果的;

(三)對應當予以糾正和處罰的勞動保障違法行為不予糾正、處罰,致使勞動者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

(四)泄露被檢查單位商業秘密或者舉報人有關情況的;

(五)索取、收受用人單位財物或者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六)參與被檢查單位安排的有礙公正執法的活動的;

(七)其他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行為。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五條對個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行為實施勞動保障監察,依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六條依法應當辦理營業執照沒有辦理或者已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的單位有勞動用工的行為,以及未經許可擅自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的行為,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照本條例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并及時通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

第五十七條本條例自201351日起施行。1996712日廣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的《廣東省勞動監察條例》同時廢止。

律師資料
勞動法律法規匯編大全_深圳勞動法24小時在線免費咨詢
所在地區:深圳市-福田區
執業范圍:全國(不含港澳臺)
擅長領域:勞動人事
咨詢電話:19842651889(免費)
作者其他文章
國家勞動法律法規大全(目錄)_國家層級勞動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匯編
廣東省勞動法規規章大全(目錄)_廣東省級勞動法規、規章、司法文件匯編
深圳勞動法規規章大全(目錄)_深圳市級勞動法規、規章、司法文件匯編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我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粵府函〔2025〕23號)
精彩評論
請先登錄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查找律師
查找律師
業務專區
業務專區
菜單
登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天综合视频|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视| 国产xxxx做受欧美88xx00tube|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 欧美丰满大乳大屁股流白浆| 噗呲噗呲好爽轻点| 高中生的放荡日记h| 天堂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男人插女人30分钟| 国产女人的一级毛片视频| a大片大片网y|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美妇浑圆硕大高耸美乳|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网伦射乱中文| 欧美啪啪动态图| 公洗澡时强要了| 韩国r级2020年最新| 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videofree极品另类|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色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午夜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护士与税务干部完整2av|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欧美www视频| 亚洲综合第二页| 综合五月天婷婷丁香| 国产成人啪精品| 91欧美在线视频| 性按摩xxxx|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